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成效初显——促进青少年体育教学改革 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水平

发布者:刘成飞发布时间:2017-07-11浏览次数:280

尽管下着小雨,但在深圳福田区荔园小学,身着橙色、蓝色运动服的家长们却依然和孩子们奔跑在学校田径场上,尽情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这就是日前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基地和研究学校子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上的一幕。

6月18日-20日,由我们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党委书记汪晓赞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基地和研究学校子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会议在深圳召开。此次会议就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教学、文化课中的Brain break、活力校园、“家庭-学校-社区”多元联动计划等主题进行了阶段成果展示与汇报。




体健学院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成果交流会举行




会议期间交流探讨


重点项目课题主持人汪晓赞教授,深圳市教育局副巡视员赖群阳,深圳市的体卫艺处处长钟子荣,深圳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黄镇敏,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文渊,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郭其骏、副院长嵇成中,深圳市二级教授刘晋,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陈蔚云教授和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杨进进教授,以及来自全国60多所研究基地、研究学校的近200名一线体育教师及体育领域的相关海内外专家学者与会。

  


  


“家庭、学校、社区”三元联动成效明显




  多年来,在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强调学校所起的作用,却忽视了家庭和社区的协同作用。“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简称“课题”)强调家庭和社区在青少年身体健康教育中的协同作用,并提出家庭、社区和学校的三元联动模式。自本项目的三元联动模式实施以来,家庭和社区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被大大重视且挖掘出了巨大潜力。

从此次为期3天的重点项目研讨与阶段成果交流展示会以及深圳福田区研究基地园岭小学、荔园小学、下沙小学以及荔园外国语小学所展现的情况来看,家庭、社区和学校的三元联动模式成效明显。通过设立家长学校、打造家长义工和志愿者团队、开展家长健康讲座、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等,很多家长积极、充分地参与到了学生健康促进的过程。同时,通过创建社校体育联盟、社校趣味运动会等,各研究基地已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元联动模式。


趣味田径运动会、亲子啦啦操等成果展示


会议期间,在荔园小学所展示的“趣味田径运动会”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全力投入,共同谱写了一曲运动会参与者的协奏曲。荔园外国语小学的“亲子啦啦操”生动活泼,感染力强。此外,下沙小学的家长在雨中为小学生们所讲授的精彩足球训练教学示范课让参观者在体会足球运动魅力的同时,还充分感受到家长与学生通过运动所形成的和谐亲子关系。而在园岭小学,两位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学生家长结合自己的专长,共同设计完成了“明日之星足球”APP,并带动更多学生和家长参与足球运动,从而进一步推动足球运动的社区化。

  事实上,不仅在深圳,在上海、青岛、杭州、烟台、合肥等其他研究基地,“家庭-学校-社区”三元联动模式自两年前推行以来也备受师生和家长好评,已经让很多家长主动参与孩子的健康促进活动,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健康运动氛围,在提升孩子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

  


  


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科研水平




  事实上,本课题的受惠者远不止参与其中的青少年儿童及其家庭。说“在参加课题研究前,我对自己的定位更多是一位运动教练。而现在,我在教学中会有更多思考,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园岭小学的一位体育老师在汇报课题成果时如是说。而这也是很多课题参与者的心声。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原有中小学教师考评体系影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研究基础薄弱,很多体育教师甚至缺乏基本的课题研究能力。鉴于此,“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在2016年初正式启动时,课题主持人汪晓赞不仅介绍了当前国际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提出了“优质体育”和“文化课中的微运动(Brain Break)”的概念,而且还特意给参与课题的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了有关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的专题报告,手把手地教一线体育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这让很多参与课题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受益匪浅。




会议期间,全国各地六十多所学校的体育教师们进行了阶段性成果展示


在此次深圳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六十多所学校的体育教师们进行了阶段性成果展示,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课程特点、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和取得成绩进行了介绍。其中不少体育教师的汇报和墙报展示都体现出一定创新性和严谨性。不少体育教师还收集了大量相关数据,并针对现有问题采取了相应举措。这对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现状,提高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减缓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科研素养,在此次会议中,汪晓赞针对各组的汇报情况,悉心解答了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并对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做出部署,鼓励与会者通过项目的实施,学会做科研,实现自我提升,切实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此外,她还做了题为“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的专题培训讲座,为体育教师们耐心讲解结题报告撰写和提交的相关流程、相关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青少年体育发展问题是如今教育领域的重点话题,也是教育深化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汪晓赞课题组一直致力于青少年体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与青少年体育有关的课题,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践活动的尝试,包括开展周末亲子活动、引入国外优质课程模式、开展“为动而生(Designed to Move)”青少年健康促进行动计划、打造活力校园等等。

  这些健康促进行动的开展,在上海市乃至全中国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同时也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自去年启动以来,随着子课题学校申报的数量不断增多,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此次会议的举行,不仅有利于促进“家长-社区-学校”三元联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改善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干预模式的成熟,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帮助一线教师理清思路,找准目标,切实做好研究。